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20章 夏竦的脸面
    .第611章贿赂

    范纯佑半个身子趴在桌子上:“不是考科举那么简单,欧阳大人,我告诉你,就算我考上科举,有我这个老子在,我也要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往上来,你信是不信?”

    欧阳修不知道该和他说什么,司马光这时候却闪了进来,脸上是一脸的笑容:“你们两个怎么还在这里喝酒,外面出大事了。”

    欧阳修看着司马光那兴奋的模样:“出什么大事了?”

    司马光也不客气,抓过范纯佑的酒壶自己倒了一杯:“宫里刚刚传出消息,皇上让陈世美把那些东瀛女子都安置了,你们知道他怎么安置的么?”

    欧阳修一听涉及到女人,当即来了精神:“怎么安置的?”

    司马光脸上笑的如同一朵花一样的灿烂:“他用几十辆马车拉着那些东瀛女子在汴京转悠呢,凡是遇到达官贵人的府上他就停下来,进去拜望一番,然后请那人出来挑选那些东瀛女子,看合眼的就可以拉入府中去。”

    欧阳修一听这话马上站了起来:“你们在这里喝着,我先回家去了,不然陈世美来的时候我不在家,那就亏大了。”

    司马光一把拉住他:“欧阳大人岂能如此?等到陈世美转到府上的时候,也不知道那些女人还能剩下多少,若只有一些不入眼的了,岂不是更糟糕?下官来找你就是想请欧阳大人出面,我们找那陈世美要去如何?”

    欧阳修想了一下:“确实如此,可是我刚刚还去弹劾和陈世美,现在若是找他,他要不给这面子,我岂不是自讨没趣?”

    司马光拍拍他的胳膊:“这一点欧阳大人尽可放心,陈世美第一个就是给夏竦送人去的,他连夏相国都送了,又岂会驳了您的面子?”

    欧阳修还是有些犹豫:“可是纯佑怎么办?纯佑可是老实人,咱们若是带他去了,范大人当会怪罪我们的。”

    范纯佑抬起自己那已经喝的朦胧的眼睛:“你们都能去要得,为什么我要不得?走,我们一起去”

    他说这摇晃着身体站了起来,欧阳修还想再说什么,可是司马光却催促道:“快些走吧,再不走长的清秀一些的都被人挑完了。”

    宋朝的文官三年一迁,武官五年一升,只要大错不犯,平时喝喝茶看看报,打打官腔吃吃花酒,到时候官职照样升迁,大伙儿嘻嘻哈哈和和睦睦,一派安定团结。这样的制度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来追逐这些所谓地风流。

    陈元带着东瀛女人到处送人,一个一个的送,到现在除了包拯和严查散拒绝了陈元之外,其他人都是欣然接受,包括那个正在准备因为自己强抢东瀛女子而给自己制定罪名的夏竦都选了两个带回去。

    这些东瀛女人当然也是愿意的,她们大多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依靠,这个时候在让她们回东瀛面对那些拿刀的宋军她们心中恐惧。陈元把她们留在山庄接客她们肯定有所怨言的。

    而且宋朝的才子们虽然大多只有嘴皮上的功夫,但是在四周蛮夷那里的声望确实相当的好,和宋朝才子花前月下也是许多东瀛女人心中一直做着的美梦。

    所以陈元把她们送人的时候她们也没有什么反抗,更不敢反抗。

    看着那些有权势的人物打开马车车门,像挑选货物一样的挑选她们,被一些年轻的大臣挑中了她们心下庆幸,如果是夏竦那样快入土的老头,她们倒也听命。这最少比她们在勾栏里要强出许多,也是目前她们能得到的最好的安排了。

    当欧阳修等人找到陈元的时候,好货色确实已经被人挑走了不少。可是剩下的人也是经过几轮删选下来的,当然不会丑到哪里去。

    陈元是来者不拒,只要你来要,只要他还有,都会满足你的要求。漂亮一点的就送给这些士大夫,剩下的全部拉到西疆去。总之,这次恶人是陈元做的,可是士大夫们却得到了好处。想来经过这一番贿赂之后他们也不会缠着自己不放了。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的道理是永远不会变的。

    当那些士大夫接受了陈元送来的这特殊的礼物之后,多少要说句客气话。把这东瀛女子接回家中享受一下,感觉非常满意,这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就不好意思再盯着陈世美的事情不放了。

    看看其他的同袍不提,范仲淹和夏竦都不再提起,自己又何必出头呢。

    昨天还刮向陈元的风暴嘎然而止。

    本来么,和东瀛那个天皇又没有什么交情,那家伙活着的时候也没说送两个女子来给自己。陈世美这事做的很地道了,人家朝堂上面已经认错,朝堂下面又给自己送礼,那天皇又不是自家亲戚,有些事情点到而止,大家一团和气多好?以后说不定自己外放了,还要陈世美多支持支持才是。

    当陈元站在朝堂中间的时候,仁宗发现昨天那些情绪高昂的大臣们忽然间都安静下来,心下很是好奇,不过他也乐得耳根子亲近。在他现在想来,辽国的事情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好机会,这个时候仁宗也不愿意把时间放在对陈世美的处理上面。

    在龙椅上把身子端正,看看站在朝堂下面的陈世美和范纯佑:“你们两个刚刚从辽国回来,纯佑的奏本和世美探听到的情况大致相似。诸位爱情,辽国现在耶律洪基和耶律宗元是剑拔弩张,我们是坐山观虎斗还是乘机发兵?请诸位爱卿直言。”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各有各的看法,有人认为辽国现在的势力分解成两段,正是大宋各个击破的大好时机,是匡复失地的千载良机。

    还有一些大臣认为,辽国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那个时候宋军再出击当最是恰当。若是现在出兵,恐怕那耶律洪基和耶律宗元在强敌压境之下反而被压在了一起。

    两帮人各有各的看法,说的虽然激烈,却并未发生什么争吵。仁宗仔细听着每一个人的意见,他耳根子软的毛病依然还有一些存在的,更何况不管是什么意见,都是这些臣子在为大宋着想,当真是很难取舍。

    听了一会之后,仁宗看看堂下站着的陈元和范纯佑二人,先开口询问范纯佑:“纯佑,这一次你去辽国,朕非常满意。既然你对事情做了调查,那么你说一下,下面我们怎么做合适。”

    范纯佑根本没有想到仁宗会给他在朝堂说话的机会,他和陈世美一样,今天都是破例上朝的。本来以为仁宗只是出于自己是从辽国回来的人,才让自己来接受大臣们的询问,却不想仁宗居然问他对现在时局的看法。

    范纯佑马上明白,这是仁宗再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用所学的才华来折服所有的大臣,折服自己的父亲。

    他当下上前一步:“万岁,草民以为现在辽国大丧,我们出兵恐会落人口实,而且咱们的若是现在出兵也是显得仓促,与其打一场没有把握的仗,不如乘着辽国内乱的机会做好准备,打与不打可容日后再议。”

    范纯佑反对出兵,仁宗听后点头,眼睛又望向陈元:“世美,你以为呢?”

    陈元也反对出兵,不是因为范纯佑的那些理由,只是他始终认为不管辽国发生了什么,自己继续按照自己的脚步走下去才是最正确的道路,因为那个脚步自己准备了几年。现在也到了可以出手的时候,他相信自己的计划应该是最好的,绝对不能因为辽国的一个变数就轻易的放弃。

    他也上前一步,站在范纯佑的旁边。这个时候范纯佑是没有官职的,他去辽国的时候仁宗给了他官职,但是回来就被范仲淹给辞了。

    陈元说道:“万岁,臣以为纯佑公子说的完全正确,我们的准备也不充分,而无论耶律洪基还是耶律宗元,他们都已经厉兵秣马,这个时候咱们压上去,万一他们抱成一团,我大宋可能面对的将是一场血战。”

    范纯佑根本没有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考虑,听到陈元这样说才知道自己疏漏了关键的一点。对于陈元这个时候把对他的肯定说在前面,范纯佑心底很是感激。

    仁宗听后也是点头:“嗯,你们两个都是去辽国的人,既然你们都说不可以,那这件事情咱们就先准备着。各位爱卿可有什么话要说了?”

    大臣们相互看看,既然皇上拿定了注意,他们也不说什么。陈元却是抱拳道:“万岁,臣有一事想请奏万岁。”

    仁宗一抬手:“你说。”

    陈元说道:“我大宋现在贸易繁荣,特别是南洋一代的贸易,光是利税在去年一年就已经达到上亿铜钱。”

    这一点是所有宋朝的士大夫都知道的,上亿铜钱还光是利税,如果再算上人工的工资,和那些商人们看不见的支出,估计好几亿都不止。贸易的繁荣也是他们这些年工资猛涨的原因之一。

    所以听到陈元说起贸易,他们都把目光转了过来,心底盘算这陈世美是不想给了,还是想其他的问题。

    “现在我们在南洋一带的生意越做越大,有很多商家都在那里设立了分号,而且我们的船队也即将开始远洋,相信随着航线的扩大,我们缴纳的税收将会更多。”

    那些士大夫这才放下心来,原来那些商人还愿意掏钱出来,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假如他们真的遇到什么麻烦的话,可以帮他们解决一下。

    只听陈元说道了正题:“可是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在南洋一带的交易都是以金银为交换单位,我们大宋确是以铜钱,这中间不但让我们和南洋人做买卖的时候吃亏许多,而且也带来诸多的不便,臣想请示皇上,可不可以停止铜钱的铸造,由官方铸造官银,这样对我宋朝商人的在外发展非常有利。”

    第612章

    那些大臣们马上都明白陈元的意思了,他是要废除铜钱,将大宋的货币制度改为银本位。

    这个问题陈元早在很早之前就和仁宗说过,所以仁宗听了之后看看堂下的朝臣:“诸位爱卿,你们认为可以么?”

    范仲淹马上上前一步:“万岁,此事并无不可,只是实施起来一定要慎重妥当,老百姓手中的存钱我们要用真金白银去兑换,绝对不能让他们吃亏才是。”

    陈元马上说道:“范大人放心,我们现在有足够的白银可以保证市面不会出现动荡,臣请万岁将白银和铜钱的兑换价格由皇榜在各地张贴,所有的银行,衙门,都必须严格按照皇上的价格来兑换,不会让百姓们吃亏的。”

    仁宗点头:“可以,朕准奏。”

    富弼往前站了一步:“臣敢问万岁,现在国库中有多少存银?”

    仁宗看看站在自己身后的那个内廷官,仁宗的钱都是他管着的。内廷官先是冲富弼抱拳行礼,然后往下面走了两步:“回各位达人,现在国库中的存银达到两百万两,黄金五十万两。”

    富弼的眉头皱了一下,这个数字如果放在其他的国家那算是天文数字了,但是放在大宋,富弼害怕还是会出现百姓吃亏的现象。现在的大宋有人口八千多万,马上近亿了。而且这些年百姓富足,一般的人家里面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存款,仁宗如果只有这一点金银显然不够兑换百姓们手中的铜钱。

    陈元知道大臣们顾虑什么,脸上很是轻松的对富弼说道:“富大人放心,我这里还有一些存银,加上现在民间流通的一些,足以应付了。”

    他何止有些存银,他现在有一座银山,有这座银山做保障,陈元能够让大宋的货币体制顺利的完成从铜钱本位向银本位的过渡。

    银本位有什么好处?

    表面上看是为南洋一带生意的方便,其实也确实方便。但是更一层次的原因是,陈元这次又要拔羊毛了。他早在一年前就开始秘密的收购白银,白银的价格已经出现的上涨。

    当仁宗圣旨一下的时候,整个大宋的所有百姓或多或少的都要拔几根毛下来给陈元。

    这还不是陈元的最终目的。大宋的百姓给的只是少数,真正的大头,要来自于那些藩属国还有辽国。

    现在的大宋就相当日后的美国,大宋的货币就相当美元一般。回鹘,吐蕃,大理,辽国现在都是在储备大宋的铜钱,铜钱的多少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

    但是,大宋忽然用银子来交易了,这就意味着他们国库里面的那些铜钱将迅速的缩水。

    他们这一次都要面临很严重的危机。跟着大宋变,他们没有足够的金银贮备。如果强挺着不变的话,那事情更简单了,陈元收来的那些铜钱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倾销地点,当那些大宋的铜钱纷纷涌入的时候,只会让他们的国家银子的价格越来越高,他们挺不住的,想让自己的国家渡过这次危机,他们必须来求得大宋的帮忙。

    那些藩属国如果表现的恭敬一点,愿意付出一些代价的话,陈元会帮助他们慢慢的渡过这个危机。但是辽国,就要看那耶律洪基和耶律宗元有没有本事接住这一招了。

    他们要是接不住,辽兴宗几年的改革聚攒的那一点财富,将在瞬息间落入陈元的口袋里面,这才是大头。

    当然那些朝廷大臣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关键,陈元早就和仁宗说过,用银子可以让辽国陷入被动,所以,在对辽国动手之前,取得日本的银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仁宗对此心知肚明,笑了一下说道:“好吧,这件事情做的越快越好,不要给一些投机的人嗅出什么味道来才是,陈世美,兑换的价格你负责拟定,拟定好了以后交给相国大人,由相国大人负责此事。”

    夏竦上前:“老臣遵旨。”

    下面就是对辽国的第二个布局了,仁宗拿出一本奏折:“诸位爱卿,狄青的部队已经在高丽登陆,这几日和高丽王子王徽配合战斗,局势进行的相当顺利,盘踞在高丽国土的那些东瀛人现在已经基本被肃清了。狄青和宋祁上书,请示是不是可以立高丽王子王徽为国王,诸位爱卿以为呢?”

    这个没有什么好讨论的,王徽现在是宋朝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选择。朝堂上一片赞成之声通过了这个决议。

    仁宗又是说道:“高丽刚刚经历战火,国力相当的脆弱,那王徽深怕辽国插手高丽事物,请求我们驻军高丽北部,朕以为可以。”

    范仲淹马上上前说道:“万岁,臣也以为可以,高丽若是驻守我们的部队,也能给辽国人一定的压力,还可以稳定东瀛的局势。”

    仁宗呵呵一笑:“范爱卿所言甚合朕意,就这样吧。不过有一件事情必须做好。”

    他的眼睛看看陈元:“我们在东瀛的部队要得到约束才可以。刘平的队伍一向能征善战,在我大宋屡立军功,可是到了东瀛之后居然变成豺狼之师,当真让人痛心。朕以为,这和他们没有监军有很大的关系。”

    仁宗看向司马光,司马光赶紧把头给低了下来。

    仁宗微微摇头:“诸位爱卿可以合适的人选推荐?”

    刘平在将军中间的级别很高,按照监军的规矩,给他做监军的大臣必须有四品以上的品级才可以。司马光合适,可是人家不愿意去。

    朝堂上的大臣们正在想着合适人选的时候,仁宗轻轻的咳嗽了一声:“纯佑,你可愿去东瀛?”

    范纯佑听的心中大喜,这就是仁宗给自己一个机会了,让自己去东瀛独当一面,若是做的好,那回来之后必然会得到提升的。就算得不到提升,一下弄了一个四品的官职,他最少这几年知足了。

    正待谢恩的时候,范仲淹却先站了出来:“万岁,小儿学识浅薄,难以担当大任,还请万岁收回成命。”

    范纯佑终于忍不住了,一下在大堂中间跪下:“万岁,草民请命前去东瀛,这一趟去东瀛,必然不会辜负万岁厚望”

    他如果不说这话,仁宗会劝说范仲淹的。但是范纯佑这意思摆明了是要到东瀛去做一番事情,仁宗却反而犹豫了。

    陈世美已经把东瀛的事情弄的差不多了,相信剩下的陈世美也有安排。仁宗的意思就是让范纯佑去混混日子就行了,等到东瀛局势稳定,跟着部队一起回来,自己也有借口找个合适的位置安排他一下。

    就这么简单,可是范纯佑显然没有理解。

    仁宗在犹豫,范仲淹回头瞪了范纯佑一眼:“逆子还不赶紧退下,想要进朝堂,你就给我好好考一个功名出来,因为你是我范仲淹的儿子”

    满朝文武都不说话,这是人家父子两个的家事,旁人插不上嘴的。

    范纯佑也不敢顶撞,低头不再说话,那不甘心的摸样却让所有人都看的清楚。

    仁宗一声叹息:“好吧,那此事以后再议,退朝。”

    范纯佑的又一个机会就这样丧失了,不过还好,宋朝给士子们灌输的就是忠孝的理念,而且范纯佑不是那样叛逆少年,尽管心中有些怨言,也不敢和范仲淹翻脸。

    父子两个坐着一辆马车回家去了。

    接下来陈元就开始实施用白银回收铜钱的计划了。这个计划他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所以出手的时候显得非常的稳健。仁宗下了皇榜之后,陈元马上在各个银行门口贴出公告,那些把钱存在银行的人不用着急,从即日起,他们存款将由铜钱直接转换成为白银。

    也就是说,仁宗的皇榜上贴出的铜钱和白银兑换比例是多少,等到他们在存款到期之后,陈元就会给他们相应数量的白花花的银子。这中间只需要他们有时间的时候来银行一趟,拿旧的存单把换了新的存单就可以。当然,要真的不来换也没有关系。

    兑换铜钱分为三部分,首先是那些大户的铜钱,对于这些人陈元给他们开具银票,银票在半年之中就可以随时兑换为铜钱了。然后是通过每个地方的官府,发布兑换铜钱的期限,在这个期限之内,你拿着手上的散钱去官府兑换就可以了。

    过了期限也没有关系,朝廷不会马上就废止铜钱,铜钱在市面上依然可以继续当做一种流通的货币,由银行慢慢的回收。假如你只是买些柴米油盐的话不会有任何影响,但是那铜钱进入银行之后,就不会再出去了。

    总之,陈元为那些老百姓想的非常周到,这一次他们肯定要受到一些损失的。陈元希望把这些损失控制在最微小的范围之内,比如原来的一贯钱换一两银子,换过之后可能一两银子买不了以前一贯钱的东西,这种现象必然发生,陈元希望就算买不了,相差也不会太多,不要给百姓的生活造成什么大的影响才是。

    这说起来容易,但是要真正操作起来确实一个技术活,首先,自己每天放多少银子出去,收多少铜钱进来,这一定要有一个比例才行。

    大宋的通讯现在还是靠人力传送消息的,每一个分号的情况自己都无法及时把握,这是陈元面对的最大的难题,所以他才规定,银票必须在半年之后才能通用。

    从自从接了这个活,陈元又开始忙碌了起来,他一面马上派出采矿的队伍赶赴东瀛挖银子,一面想着怎么下好自己的这一盘棋。

    几日过后,张匡正终于从南洋赶来回来,呼延庆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苏门答腊,一听陈元已经为他准备好了远航的舰队,张匡正什么也不顾了,马上调转船头回来。

    因为逆风,所以一路上他当真是心急如焚。

    张匡正又显得瘦了,不过精神看上去非常的好。下了码头之后他第一件事情就是来到陈元的驸马府。

    第613章银本位

    “掌柜的,听说你把远洋的事情准备好了是么?”张匡正尽管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静,可是他的声音中还是透出难以抑制的兴奋。

    陈元拉着他坐下,给他倒了一杯茶水:“不要着急,我只是帮你准备好了船队,至于水手和物资,我不知道远洋需要什么,所以需要你回来自己准备才是。”

    张匡正的脸上浮现出那无法控制的笑容,那双习惯了和风浪搏击的双手在这一刻居然有些轻微的颤抖:“好的,好的,多谢掌柜的。”

    陈元坐在他面前:“你不用谢我,我只是履行我当初对你做出的承诺,我记得我当时说五年的,结果弄了七八年的时间,当真有些对不住你了。”

    张匡正摇头:“不要这么说,能再跑一趟,我是死而无怨了。”

    陈元看看他:“张兄,你是不是打算往东走?”

    张匡正点头:“是的,我敢断定我上次到达的那个小岛并不是大海的最东边,我要继续往前,我想知道前面还有什么。”

    陈元有些为难的样子,过了一会说道:“可以往西么?”

    张匡正一愣:“往西?为什么?”

    陈元站了起来:“从我们这几年跑海运的生意来看,西边的市场明显比东边繁华的多,而且西边有更多的国家,我们汉唐时期的大秦也在西边,如果能打通一条海上的通道,对我们大宋非常有好处,这也是皇上的意思。”

    听说是仁宗的意思,张匡正点头:“行,往东往西都行,只要让我去我没有去过的地方就好了。”

    如此容易说服他,让陈元心中很是高兴:“这一次我为你准备了六百艘船,其中还有一艘上千吨的刚刚下水的大船,就用你的名字为命名吧。”

    张匡正更是高兴:“唉,水手和物资的事情我会自己张罗的,掌柜的给些钱财就是了。”

    陈元笑笑,从怀里拿出一张圣旨来:“钱财我会给你,要多少尽管开口。这是万岁给你的,这一次你的船队还有三千水师官兵相随。张兄,这一趟对于你来说是去那些你没有去过的地方,可是你要顺便帮我打通生意,还要帮助万岁宣扬我们大宋国威。万岁封你为三品宣抚使,勿要辜负了万岁的期望。”

    张匡正的脸部抖动了一下,站起来双手接过仁宗的圣旨,那神情很是激动。以前别人都说他不务正业,没想到自己不务正业也能弄来一个三品的官职,这不光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还完成了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当真让他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

    陈元又拿过一个箱子,放在他的面前:“这箱子里面是你的官服,还有宋朝的大旗,以后你走到哪里,就让这旗帜飘扬到哪里,知道了么?”

    张匡正点头:“是,我知道的。”

    该说的都已经说完,张匡正的心情陈元能够理解,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能平复张匡正的情绪:“你去准备一下吧,需要买些什么开张回头开张单子给我。临走之前去见一下包大人,包大人跟我说想见见你。”

    远洋,是很必要的事情。海外的市场有着巨大的利润,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让明朝的市场马上发展了起来,民间的商业和手工业都是一片蓬勃。若不是后来明朝海禁,大明的命运必然会改变,她很可能成为走在世界最前列的国家。

    这就是陈元以后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明朝海禁是因为商业发展的太快,冲击了封建制度的根本所在。宋朝的远洋会有这样的效果么?陈元现在也拿不准。

    不过为了防止自己步上明朝的后尘,陈元要给商人们打造一些力量了,一些能够和士大夫抗衡的力量。最少不至于像明朝的商人那样,在士大夫的面前根本没有还手的能力。

    可是这力量多大才合适?小了没有什么作用,大了,这些商人也是有野心的。

    张匡正走了之后陈元坐在椅子上面眉头紧锁的思考这个问题,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想出一个完美的方案来,只能先把这个事情放下,当下紧要的问题是完成货币制度的改革。

    银本位的观念迅速被宋朝的百姓接受了,光从汴京的情况来看,事情发展的非常顺利。其实在这个政策出台之前,金银已经算是大宋的一种流通货币,在民间金银和铜钱之间已经可以做等价交换。

    只不过以前是铜钱为主要货币,金银辅之,现在双方的位置调换了一下而已。报纸上和皇上说的非常明白,那些官员也解释的很清楚,这一次并不是完全废除铜钱,只是改变了铜钱作为大宋主要流通货币的主体地位而已。

    若是真的把铜钱一下废除了,那陈元等于是用真金白银买回来一批已经报废的,毫无作用的东西,他就是最大的冤大头。

    总的来说事情进展的非常顺利,东瀛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京都屠杀的效果非常明显,东瀛的权势人物都丧生在宋军刀下之后,基本上没有了有组织的抵抗,在季新手下那些东瀛伪军的配合下,刘平的军队进展的十分顺利。

    除了那藤原昆三郎和尊仁亲王依然扛着天皇的旗号在北海道地区负隅顽抗之外,其他地方都已经被宋军控制。石见的矿上已经开始开采,那里的银子一船一船的运送过来,每天都有大船在码头停下,从上面卸下来白花花的银子,这给了所有人一种安全感,最少从表面上看,银子还有很多,不愁兑换不到,也为陈元开具银票提供和非常好了信任度。

    三个月之后,金银在汴京的试点取得了成功,其过程比陈元一开始估计的要好的多,居民们恐慌和抢兑的局面并没有出现,接下来就是依照这个模式在整个大宋推广了。

    仁宗看着陈元和夏竦的报告,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嗯,不错,没有引起居民的恐慌,两位爱卿这次做的非常好。夏相国,接下来就按照汴京的做法在大宋各州推广。汴京的事情做好了,对其他地方的官员是个借鉴,也可以让其他地方的百姓吃个定心丸,想来后面会顺利许多的。”

    夏竦上前一步:“万岁,汴京附近的百姓已经大多知道了这件事情,如万岁所说,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只是,这几日回鹘,大理等国的使者不断来找老臣,说他们那里已经是不堪重负。”

    仁宗点头:“我也接到他们递交的国书了,据说在这一段时间,大理的金银是疯狂的涨价,在市面上一两银子已经能兑换铜钱十余贯,回鹘和大理也是如此,世美,为什么我们大宋的金银价格还能保持正常呢?”

    陈元说道:“万岁,我们大宋也有一些不法之徒在制造各种谣言,妄图炒作金银的价格,不过相比于那些藩属国来说,我们手里有足够的银子,留给他们的空间并不是很大。加上官府宣传得力,所以现在大宋的银价虽然小有上涨,却不可能出现大理那样的情况。”

    仁宗一声叹息:“十余贯一两银子,这价钱着实太不公道了。这一次是大理的国王亲自给朕上书,请求朕帮他一把。世美,大理对我朝始终恭顺,未有越礼之举,你看着能帮就帮一下吧。”

    其实铜钱还是可以继续当钱来使用的,那些藩属国本来也打算慢慢的来,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大宋商业协会在宋朝颁布银本位的制度之后,马上将对外贸易全部改成了以金银结算。

    不管是大理,回鹘,还是吐蕃,他们的贸易现在都依赖于大宋,大宋改成金银结算了,也就是说他们必须用真金白银去和宋人做买卖。这一下就要了他们的命了,他们没有那么多的真金白银,为了和宋朝的商人做成买卖,他们必须用高价在民间收购。

    在这个时候他们高价收购白银,加上一些真的或者假的风传,造成了白银价格的暴涨。

    这银子在他们那里是涨起来了,但是和宋朝人交易的时候还是得按照宋朝的价格来。等于是他们用十几贯钱买了几贯钱的东西,这样的买卖就是实力再雄厚的商家也撑不住的。

    不做?你不做正好,宋朝的商队马上就会把货物直接送到那些藩属国去。做买卖就是这样,市场一旦丢掉,你再想打下来就更难了,哪怕是本国的市场也是如此。

    那些大理的商人是不愿意自己承受损失的,货物进来之后把所有的钱都转嫁到买家的身上,物价的飞涨的必然的了。

    这就把问题从民间给带入了朝堂,大理人那个小朝廷慌了,撑不住了,所以才给仁宗上书。吐蕃和回鹘也是一样,只不过他们的国力稍微好一些,没有大理反应的这么迅速,大宋刚刚试点,大理就撑不住了。

    由此可以想象,一旦大宋把这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行,辽国很难摆脱的。

    仁宗既然说要帮大理一把,陈元自然不会说什么:“微臣明白,请万岁放心,马上微臣就去和大理的使者商议具体的办法。”

    第614章组合拳

    帮助大理纯粹就是义务劳动,出力,但是得不到什么实质的好处。因为大理这个国家太小,榨不出什么油水来的。大宋能够得到的也就是锻炼一下身体而已。

    不过仁宗说的很对,大理对宋朝一向恭顺,日后蒙古人大兵压境的时候他们依然忠实于宋朝,直到亡国。对这样的友邦陈元也认为不能把他们置于水火之中。

    运银子过去是很不现实的事情,好在陈元在大理有一个银行的分号,可以让那个银行发行银票,兑换给大理的商人们,这样大理的商人可以用银票来和宋朝交易。

    还有,为了平息那一日三涨的物价,陈元必须借钱给大理国。三十万两白银吧,再派一个合适的人去大理经营,因该能够保证大理的稳定了。

    从皇宫回来,陈元马上找到大理的使者,双方的商谈非常顺利,宋朝对大理一向不错,这一次更是义务性的帮忙,作为宋朝的小兄弟他自然不会再说什么。

    只是在那借款的利息上面双方耗费了一些时辰,然后就把整件事情都谈妥了。

    如果说帮助大理对宋朝有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对回鹘和吐蕃发出一个信号,只要你们和大理一样听话,大宋一样能帮助你们走出困境的。

    相信吐蕃和回鹘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的。

    把这些藩属国都紧紧的绑上大宋的战车之后,辽国人就完了,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孤立,在经济上他们更加是陷入绝地。

    周围的国家都用银子来做买卖了,他们就没有其他的选择。就如同现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也搞成了美元贮备一样,没有办法,周围所有国家的交易都是美元结算,你不弄就是不行。

    辽国不想改也要改,不能改也必须改。可是他又没有那么多银子,像大理发生的危机必然会在辽国上演。

    唯一不会受到影响的是蒙古,蒙古人现在是以货易货为主要交易方式,根本没有国家贮备,所以陈元这一招对于蒙古人来说是一点伤害都没有的。

    陈元非常想知道,耶律洪基到底能不能挡住自己的第一招。

    不管他能不能挡住,陈元的第二招就要出手了,他不是君子,不会拉开架势一招一式和对方打过,乘着辽国人没反应过来,乘着他们现在还想着内斗,打出一套组合拳,将这个对手置于死地。

    他的第二招就是,把辽国包围起来,在形式上给辽国造成巨大的压力。

    “铁安里,兄弟们都准备好了么?”陈元站在驸马府,看着这二十一个跟了自己七八年的女真人,心中着实有些失落。

    人都是有感情的,七八年的相处如今面临着分别,不要陈元心里不好受,铁安里等人也是心中不舍。

    不过就像陈元说的一样,他们跟着陈元是为了活下去,现在他们的族人在大宋生活的很好,那些孩子们像宋朝的孩子一样读书识字,去年还有一个孩子考取了功名。

    这些都是拜陈元所赐,按理他们不应该有什么想法。可他们也是人,也有理想,总想着自己的日子能不能过的更好一些,自己的前途更风光一些。以前陈元不说他们也不好意思提出来,但是现在,铁安里真的想去尝试一下。

    这个任务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成功的话,帮助了陈元,成全了自己,还能让那些和自己以前一样的,现在依然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同胞们都像自己这般的幸福。

    铁安里点点头,神色有些黯然:“掌柜的,我们走了您要保重自己,还是再招一些兄弟来吧,您现在树大招风,很多人都盯着你的。”

    陈元笑了:“干什么?别搞的跟生死离别一样,这一次我让你们去是拼前途的。你们可以去长白山,在哪里你们能得到狄青的支持,武器,物资,这些都不是问题。就算打不过辽国人你们可以跑么,就往狄青哪里跑就行了。当然,你们也可以往东北一些,从东瀛得到支持也没问题。”

    铁安里强自挤出一丝笑容:“是,掌柜的放心就是,不出一年,我一定带出一支上万人的精兵出来,到时候我保证让辽国的后方不得安宁。”

    上万人?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要是铁安里真的搞了一万人马,那辽国人应该有难了。

    陈元拍拍他的肩膀:“好,本来想晚上请你们喝一顿的,但是我还有些事情要做,而且你也知道,我不是那么喜欢喝酒,这样吧,我去山庄打声招呼,你带着兄弟们去,晚上一切开销算我的。”

    铁安里笑了:“成,您放心吧,我们不会替你省银子的。”

    仿佛是为了证明陈元真的很忙,刚刚和铁安里他们说好之后,庞喜从外面跑了过来:“陈兄,辽国来人了,说要见你。”

    陈元应了一声,看看铁安里。

    铁安里会意告辞:“掌柜的,那我们喝酒去了,明天早上兄弟们早走,就不来想您告辞了。”

    等铁安里他们走了之后,陈元马上问道:“来的是哪边的人?”

    庞喜笑道:“老熟人了,那个姓萧的护卫,应该是耶律洪基哪边的吧。”

    萧护卫以前是耶律洪基的护卫,现在随着耶律洪基当了皇上,他也是得到了提升,已经是辽国的侍卫总管了。

    按理说他这个身份来见陈元有点不太合适,可是他来了。更不合适的是,他居然穿着一身平民的衣服,显然这一次他来见陈元并没有打算惊动宋朝的朝廷。

    陈元看到他,脸上堆起了笑容:“萧大哥,许久不见了,大哥看起来精神不错,想来又是升官发财了?”

    萧护卫很客气的还礼:“陈大人不要折杀在下了,在下这点成就哪里能被陈大人看在眼里?这一次我奉我们万岁的密旨,前来跟陈大人讨个人情的。”

    陈元一闪身:“萧大哥到屋里说话吧。”

    进屋之后,庞喜把房门关上,陈元坐在椅子上面他就站在一边。那眼睛时不时的扫过坐在陈元对面的萧护卫。

    这让萧护卫很不自在,脸上苦笑了一下:“庞总管放心,在下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在这里动手的。”

    庞喜的眼睛眨了一下:“萧大人误会了,我并不是提防于你,只是这个位置是我该站的位置而已。”

    庞喜是一个很不错的保镖兼管家,他能把陈元在家里的事情,还陈元的安全都安排的非常好,他也心甘情愿的为陈元办事。

    这并不是完全因为陈元当初放了他一马,还有陈元给了他一口饭吃。陈元真正折服庞喜的地方,是当初庞喜进入驸马府之后主动提出该个姓,以后叫陈喜,但是陈元拒绝了他。

    陈元告诉庞喜,让他来,是自己需要一个兄弟帮自己打理一些事情。是自己需要一个兄弟保护自己的安全。是需要一个兄弟,而不是需要一个仆人。

    在驸马府这么多年了,陈元对他的称呼始终是“庞兄”,也是就说,陈元不光给了他当初庞吉能给他的一切,还把当初庞吉逼迫庞喜丢掉的那份尊严也还给了他。

    所以,他的位置就在陈元的身后。

    陈元轻轻咳嗽了一声:“萧护卫,贵国皇上有什么事情么?上一次你们要的兵器,我已经都送过去了。”

    萧护卫转过头来:“陈大人,那批物资我们已经收到了,士兵们试验了一下,效果非常的好。而且在和耶律宗元的摩擦中我们也有使用,威力真的非常惊人。我们皇上这一次让我来,就是想问问陈大人,还能不能再给我们一些?”

    陈元的手在桌子下面猛然间就攥成了拳头,他感觉事情有些不太对劲,可是匆忙又想不出是哪里出了问题。

    那萧护卫丝毫没有察觉出陈元的异样,继续说道:“我们皇上还说,如果可以的话,请大人说服宋朝的皇帝,把边境的士兵往前推进一些,给耶律宗元造成一定的压力。”

    陈元脸上绽放出笑容,转头看看萧护卫:“这么做,我们大宋好像不能得到什么好处。”

    萧护卫拿出一封信件来:“这是我们万岁写给您的,我们万岁知道,贵国一直想着收复燕云地区,而这片地区现在多在耶律宗元的掌握之中,若是贵国能在这个时候站在我们这边,我们皇上将在战后把其中部分领土还给宋朝。”

    陈元跟着问了一句:“那些领土?”

    萧护卫讪讪一笑:“这还要大宋朝的皇帝答应了,我们商议才是。”

    陈元点头:“到是公道,好吧,我去试试能不能说服我们陛下,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我们就这件事情快些谈判才是。”

    萧护卫一脸的欣喜:“那就劳烦陈大人了。”

    事情说好,庞喜把萧护卫送了出去。陈元在屋里里面却是把那眉头紧紧的锁了起来。

    这一次萧鞑里做的有些过了,自己改革宋朝货币不可能在辽国一点反应都没有,就算萧鞑里不懂经济,萧苏里那家伙做买卖还是不错的,他不可能察觉不出其中的陷阱。

    萧鞑里现在还有心情找自己买武器?陈元不相信。

    这是萧鞑里露出来的一个小小破绽,并不是因为她计划的不够周详,她只是在经济这方面是个外行。

    就是这个破绽让陈元心中起了怀疑。萧鞑里究竟要做什么?陈元并不知道。不过还是那句话,不管她使用什么诡计,自己按照自己的步子来走。兵器是不能再卖给她了,不过她请自己牵制一下耶律宗元,陈元会帮她的,因为那正好是自己组合拳中的第三拳。

    第615章徐积

    天色已经黑了,陈元让人关上驸马府的大门,从现在开始,不管谁来找他都不见。这次从东瀛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呼延瑞珠也怀孕了。

    陈元现在总算知道为什么自己结婚几年只有赵懿一个人为自己生了孩子。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他太喜欢那种大被同眠的生活了。

    那样的生活很爽,可是却导致了陈元身上的子弹不足,不能集中射中标靶。耶律缕伶有孩子,是因为那一段时间自己天天和她在一起,所以很快就怀孕了。

    赵懿怀孕,也是自己那一段时间只有她一个女人。前些日子带着呼延瑞珠在大海上飘了一个多月,也飘出果子来了。回来之后陈元就再也不过那种大被同眠的生活,几个老婆一人一个房间。

    陈元还专门为此定制了一条家规,天色一黑,所有的老婆都要回自己的房间去,不能待在其他姐妹那里,那样会yin*自己的。今天该那间房了?

    貌似轮到菱花了。

    陈元心中一阵兴奋,菱花这丫头是自己几个老婆中间看上去最清纯的一个,那种小女子的害羞总是挂在脸上,其实,她是最放的开的一个,只要自己提出要求来,菱花总是不会拒绝。

    比之赵懿的她没有那么娇贵,呼延瑞珠和耶律缕伶更不用说了,这两个丫头一到动情得时候总喜欢给自己来点暴力的。

    秦香莲也不行,身子僵硬了一些,有些高难度的动作她搞不好。

    敲开菱花的房门,只看见菱花的头发湿湿的披在肩头,显然刚刚沐浴过。

    陈元进来之后就把她拥入怀中。

    菱花闭上眼,放松了身心。软软的靠在他软后,享受着他地温柔,陈元把鼻子凑过来,嗅了一下她那微湿的秀发,柔声道:“刚刚洗浴过?”

    菱花的俏脸已经有些潮红,微微点头:“知道你今日要来,所以提前洗过了。”

    陈元的手捉住她的脸庞,稍微扭了过来一点:“下次洗澡等我一起来,我给你擦擦背才是。”

    菱花刚刚想说什么,嘴唇已经被陈元捉住,两根舌头纠缠在一起,再也没有了任何的语言。

    直到一番激情过后,菱花的一双星眸仿佛无神了,几缕由于激烈运动散落下来的黑亮秀发汗腻腻地黏贴在细嫩地肩颈胸脯上,让那娇润滑腻的肌肤更显出一抹怵目地白。她那两条圆润的大腿仍然紧紧的缠着陈元,两个人享受着眼下的平静和温柔。

    好半天菱花才回过神来:“相公,跟你说一件事情好不好?”

    陈元摆手,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上床不谈公事。”

    菱花伸手打了他一下:“我哪有公事和陈大人谈?是家事。”

    陈元一把抱住她,让她到自己的身上爬着:“那可以,说吧,家里有什么事情要你出面?”

    陈元的家事说起来都是赵懿做主,但是他这几个老婆却很有特色。秦香莲柔顺的很,别人说一她不说二。呼延瑞珠和耶律缕伶有什么事情都不找赵懿,她们自己会解决,解决不了的她们也秉承着宁可自己把苦楚咽下去,也绝对不让别人看笑话的观念,不声张。

    而菱花则把自己置身于悦来客栈,所以她们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家事和陈元说。

    陈元也很好奇,今天菱花会说出什么来。

    菱花爬在他的身上,陈元的魔爪抓住她的两瓣屁股,大力的揉搓着,同时感受着胸膛那两团柔软一晃一晃的感觉,舒坦的闭上眼睛:“说吧。”

    “其实也不是我的事情,是春妹的事情,这姑娘大了,总要说个婆家才是。”

    陈元把眼睛睁开:“你是不是想做媒婆了?”

    菱花点点头:“是啊,我有一户好人家,虽然和你没办法比,但是人家也在当地也算是大户人家。那公子也是知书达理之人。”

    陈元嗯了一声:“你说说,那户人家姓什么,那公子什么摸样?”

    菱花说道:“姓徐,那公子人张的不错,就是耳朵不好。”

    正待再说的什么,陈元在她屁股狠狠的打了一巴掌:“小丫头也敢骗我?坦白交代,是那徐积托人找你的,还是秦香莲找你的?”

    菱花一愣,见自己的小计谋被陈元识破了,脸色很是尴尬:“相公,你,你怎么知道是徐积呀?”

    陈元一个翻身把她压在身下:“我怎么知道?从他们怎么认识的,到在汴京怎么见面的,你相公我都知道你老实告诉我,是徐积还是香莲找你的?”

    菱花忽然像是做了什么错事一样:“相公你别生气,我真的觉得徐积那个孩子不错,这次,这次,是春妹找我的。”

    陈元顿时无语了,陈春妹自己找的?看来这个丫头真的想嫁人了,可是陈元还没有做好带孙子的准备,他认为自己还年轻,应该还能再玩几年,这下子孩子都要嫁人了,当真让他有些无法接受。

    菱花觉得上面的陈元忽然老实了,心下有些忐忑:“相公,你不要生气。”

    陈元摇头:“我不是生气,徐积的事情你不要管了,本来我想着这段时间忙完之后亲自去处理一下的,但是看来必须马上做了,明天早上我就去找他。”

    菱花听的更是惶恐,惶恐是因为她对徐积没有信心,徐积耳聋,这是最要命的地方,陈世美能一个这样的人做自己的女婿么?

    陈元看到菱花的这副摸样,笑了一下:“放心吧,你相公我不会做那种棒打鸳鸯的事情。”

    陈元对于那些身残的人没有丝毫的偏见,特别是那些聋子,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有着一份愧疚。当初他为了扳倒庞吉利用了杨义,结果却造成了杨义用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几年他不光履行了当初对杨义做出的承诺,甚至在那些福利性的作坊里面,工人的工资比正常人的工资开的还要高。

    只要陈春妹喜欢,只要那徐积不是故意在骗她,陈元不会有任何意见。

    第二天早上,陈元起得比往常要早了一些,让庞喜帮自己推掉今天是上午所有的事情,让韩琪备好马车。他做的这一切除了菱花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陈元现在还不能确定这个徐积是不是在骗陈春妹,所以事情还是不能张扬,即便在家中也不可以,一旦徐积对陈春妹并不是那种爱情,事情传开了会让陈春妹很没有面子的。

    徐积住的地方他早就知道了,第一次仔细的打量了一下站在自己眼前的这个少年,陈元忽然感觉自己真的有些老了。

    “请问,您找谁?”

    陈元没有穿官服,倒不是他刻意为之,只是陈元从来不喜欢穿官服。徐积也没有见过他。

    这个年轻人给陈元第一印象不错,人看起来很精神,房间里也收拾的利索的很。

    陈元笑了一下:“你叫徐积?这一次来准备参加科考的?”

    徐积点头:“是,请问您是哪位?能否告知学生尊姓大名?”

    徐积的话音有些异样,这很正常,他已经很多年听不清楚别人说话了。

    陈元看看他屋子,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我是陈春妹的父亲,我叫陈世美。”

    他说这话的时候看着徐积,注意着徐积面部的变化。

    徐积很是惊讶,然后长长一鞠:“见过伯父大人,晚生正想上门求见,只是春妹说伯父一直很忙,所以耽误到今天,失礼之处,还请伯父见谅才是。”

    陈元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哦?你想见我?是为了向春妹提亲么?”

    徐积摇头:“不是,我想请伯父给我一个机会,让我能一展所学,不负一身才华。”

    他说的很直接,正因为他很直接所以陈元对他的印象非常好。他摆明说出了他想要的是什么,他有年轻人的自信和真诚,或许他过于自大了,但是这不要紧。

    陈元笑了:“你能帮我做什么?来,坐下慢慢说。”

    徐积坐下说道:“我最近一直在关注伯父大人,我觉得您在辽国的问题上做的有些欠缺。伯父大人的想法是用一种比较稳妥的方式彻底解决辽国的问题,可是请恕晚辈直言,辽国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民族的问题。不光是宋朝,历朝历代我们汉族都面临着异族的入侵,就算你解决了辽国,还有其他的民族。”

    陈元看看他:“很有道理,继续说下去。”|

    徐积受到鼓励,更是放胆直言:“晚辈认为,在以前的朝代之中,处理番邦关系处理的最好的是唐朝,其主要原因其一在于武力的威慑,其二在于那些番邦认同了唐朝的文化,各个番邦每年都派遣使臣前往大宋,这些使臣并非如现在驻在汴京那些番邦使者那样,只是联络双方关系,他们学习唐朝的文化,学习唐朝的制度。其中东瀛派遣遣唐使少则数百人,多达上千。吐蕃更是规定,继位的藩王必须是在唐朝学习过的王子,这一点我们大宋没有做到。”

    陈元的眼睛忽然亮了,文化入侵,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这一招呢?这一招不光非常有效,而且能让那些士大夫有事情可做,不用整天闲在哪里想着武将是不是要威胁他们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徐积,徐积继续说道:“晚辈以为,取得认同才是我们和番邦和睦相处的关键所在,以党项之战为例。若是那党项人认同大宋,李元昊又岂能造反?他根本没有机会裂土为王的。还有现在的辽国,晚辈认为可以通过民间的适当渠道,让辽国人认同我们大宋,这样不光是对战争还是战后的统治,都非常有利的。”

    陈元听到这里觉得没有再听他说下去的必要了,因为这里不是谈话的地方。他也不再去考虑这个人是不是在骗陈春妹了,因为这个人的才能用不着靠骗陈春妹来得到体现。

    他站了起来:“不要再说了,你准备一下跟我回汴京,我带你面见圣上。晚上,就去我府上吃顿饭吧。”

    幸福来的如此突然,徐积根本没有想到陈元现在就要带他去见仁宗,一切显得是这样的仓促,不过没关系,因为他随时都在准备把握机会,任何机会。

    跟陈元回汴京的路上他始终在计划着说辞。不光对辽国的问题,对于新政,徐积也有自己的观念。

    他的这些观念或许还不成熟,但是足以为仁宗和陈元打开一条思路。必如现在争论最激烈的就是荫子的问题,范仲淹要坚决的取消,但是朝堂上其他的大臣都反对。

    仁宗知道取消的对的,可是他不能支持范仲淹。

    在这个问题上,徐积的观念是,那些官宦的子弟虽然有很多是好逸恶劳之辈,可也不见得所有人都没用。比如司马光,比如范纯佑,这些人加以培养,将来都是朝堂的重臣。

    他给仁宗的建议是,就像科考一样,专门设立一个荫科,荫子照样可以,但是给你什么官,就要看你考的怎么样了。这也算是一个折中的办法,即把现在的情况给改观了,还比范仲淹一刀砍下去让其他人容易接受一些。

    第616章文化入侵

    陈元和徐积在皇宫里呆了整整两个时辰,徐积的才华让仁宗同样很是是欣赏,仁宗让他回去之后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来,等到合适的时机和大臣们讨论。

    这让徐积有些紧张了。要一个方案的出台和一个建议完全是两码事情,建议你可以想到就说,只要对方能听明白就行了,但是方案不同,方案必须有论,有据,有条理,必须考虑到所有你这个方案要接触的每一方面。

    这对于一个仅仅是对现在的时政有些看法的年轻人来说,有点挑战了。若是让他拿出一个方案来在那一次辩论会上和学子们商讨,徐积一点不怕,可是这次,是拿到朝堂,给那些大人物们看的。他尽管一直在为机会的到来做着准备,可是徐积没有想到陈元会把他带上直升机。

    仁宗没有答应给他官做,不过这不要紧,只要仁宗肯听自己的意见,只要自己的方案能让在朝堂上通过,徐积这个名字迟早会在朝廷大员的名单里的。

    两个人坐在马车上的时候,陈元面带微笑的看着徐积:“是不是有些紧张?”

    徐积点头:“是,我怕我写出来的方案会被那些大臣们质疑。”

    陈元慢慢说道:“这么有什么好担心的,连范大人写的奏折都经常被否了,更何况是你?我告诉你,你把方案写的再好,都会有人反对的,而且他们绝对能找出来合适的理由。所以不要去考虑这些,你要相信自己自己说的是对的,这就够了。”

    徐积的目光坚定了一些:“多谢伯父大人。”

    “这样吧,回头我把柳永也喊来,他那里现在有很多关于辽国的观念,有些虽然没有登载出来,但写的确实不错,你回去参考一下,对时局多一些把握。还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这些日子我会专门安排一个地方给你住。”

    徐积对陈元很是感激:“是,有劳伯父操心了,伯父,能不能停一下马车,我下去一下,等一会我自己去府上就是了。”

    陈元问道:“下去做什么?等我们回去应该就是吃饭的时间了,如果事情不是很着急的话,还是回头再办吧。”

    徐积挠挠头:“我,我想买些礼物。我知道伯父不在乎这个,只是我就这样空着双手去,恐怕别人会说我不懂礼数的。”

    陈元笑了:“韩琪,停一下。”

    回到驸马府的时候,还没进大门呢,忽然一根棍子就朝陈元飞了过来,好在他的反应还算快,往旁边一闪身躲开了,拿眼往里面一看,之间宁哥儿和陈冬哥二人正扭打在一起,那棍子想来就是他们两个中间谁扔过来的。

    陈冬哥现在等于是庞喜的徒弟,柴阳和清原有时间也来教教他,而且这小子对于学武很有悟性。可是即便如此在宁哥儿那里讨不到半点便宜。

    宁哥儿和他老子一样,变态的。尽管陈元一直避免让宁哥儿学武,但是不管陈冬哥用什么招数,他总是自己能慢慢的找到破解的办法,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他破解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少。庞喜告诉陈元,如果找一个人稍微指点一下宁哥儿,那这小子将来绝对是第二个李元昊。

    两个人看见陈元的身影一出现,马上把手放开了。陈元手指外面的棍子:“谁扔的?”

    陈冬哥打架往往占不到宁哥儿的便宜,但是处理这样的事情反应却是要比宁哥儿快上一些,陈元的话音刚落,他的手就指向宁哥儿:“爹,是他”

    宁哥儿这时候才想起来辩白:“明明是你的棍子,为什么无赖我?”

    陈冬哥振振有词:“你若是不抢,这棍子怎么会飞出去?”

    这两个孩子都已经十三四岁了,平日在一个学堂里面念书,打架是没少打,不过两个人的关系却是很不错。

    陈元走过来照着那两个脑袋一人一巴掌:“滚,回去看书去,你们看看人家念陈,还没你们大呢,人家论语诗经都会背了,你们这么大的个头天天也好意思。”

    陈冬哥一晃脑袋:“念书有什么好的?前几日我和宁哥儿在学堂打架,我们两个打人家七个,把他们全打趴下了。”

    陈元也不和他罗嗦,巴掌一抬,陈冬哥不敢再多说一句,抬腿就跑了,那宁哥儿跟在他的身后也跑了。

    看着宁哥儿的背影,陈元忽然有些担心了。这个孩子已经长大了,再过三四年,他就算是一个大人了,甚至可以参军上战场。自己到底该怎么对他合适呢?

    让他上战场,陈元怕他真的成为第二个李元昊。把他当做一个太平王爷软禁在京城里面,陈元又觉得这样对一个孩子太过残忍了。犯错的是他爹,没有必要让他这一辈子他父亲的作为承担后果。

    赵懿从屋里走了出来:“相公,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

    陈元这才收起对宁哥儿的忧虑:“哦,今天回来有些事情,让伙房烧几个好菜,晚上有客人要来。”

    赵懿笑了一下:“来的人多么?正好姐姐他们晚上也来,如果人不多的话,就一桌吧。”

    “长公主他们也来?有什么事情么?”

    自从长公主和李玮和好之后,长公主懂得了迁就李玮一些,而李玮也明白自己作为一个男人,不能靠驸马这个头衔活一辈子,他们的感情比之从前好了许多。

    可是这两个人都不太地道,和好之后就把陈元抛在脑后了,这些年出了过节的时候双方礼貌性的探望一下,他们很少主动上门。

    赵懿说道:“听说父皇往北面调集军队,这一次李玮的部队也要出征了,我是邀请姐姐来的,算是给李玮送行吧。”

    陈元点头:“也好,很长时间没见了,再说这一次让长公主帮忙看看人。我给春妹找了一个后生,今天晚上让那后生来吃饭。”

    赵懿一愣:“咦?那家后生能有这么大的面子?让你亲自请他来吃饭?”

    陈元笑笑,搂住赵懿的肩膀亲了她的额头:“不要多问,去让伙房准备一下,一会你就知道了。”

    柳永是第一个来的,然后是徐积,最后是长公主和李玮夫妇。

    宋朝的礼仪是很严格的,若只是徐积一个人来,陈元打算把酒席搞的随便一点,就当做家宴就可以了。但是李玮和柳永也来了,那么女人就不能在桌子上吃饭。

    但是男人可以,哪怕是庞喜那个身份,都能坐下来的。

    两三个人说话的时候,徐积还可以看对方的口型来确定对方在说什么,但是人稍微多上一些,他应付起来显然有些吃力了。

    陈元倒是体谅他这一点,把谈话速度控制的很慢。

    “李玮,皇上这次让你去什么地方?”

    “河间府,就是白玉堂他们那里了,我这次跟着任富将军一起去,我们这些兵都是没打过仗的,我这心里当真没有底气。”李玮的眉头皱在一起。

    陈元笑道:“你以前不是很勇猛的吗,怎么现在怕了?”

    李玮看看他:“以前不是每心思活下去么。”

    他上次跟陈元去党项那么拼命,是因为那时候他在生活当中受到了挫折,感觉活着还不如死呢。但是现在不同了,日子过的滋润的很,这要是万一在战场上把命给丢了,舍不得的东西实在太多。

    “世美,跟你打听个事,我们这次去河间府,到底是不是去了辽国打仗的?”

    李玮的眼睛看着陈元,脸上的神情很是期盼。

    陈元拿起酒杯来,和他碰了一下:“我告诉你,咱们老丈人是个好老丈人,就算你不想活了,他还怕公主守寡呢。和你说实话吧,这个主意是我出的。现在辽国边关局势不稳,多派些人过去在城池里面看着就是了。首先是防止敌人来打我们,还有呢,就是让辽国也要派一些部队出来才是。”

    陈元的意思就是军备竞赛了,大宋在边关放一百万大军,什么都不做,辽国人最少要放八十万人看着。这军队的开销是个天文数字,宋朝撑的住,但是辽国就不行了。特别是辽兴宗留下的那点铜钱迅速贬值的时候,辽国人会顶的很难过的。

    军备竞赛李玮不是太懂,不过没关系,听到自己只需要待在城池里面,他就放心多了,神色间舒缓了不少:“哦,那就好。我还以为皇上真的让我去和辽国人干仗呢。”

    陈元说道:“你看住你的部队,别犯什么错就可以了,还有,千万不要告诉公主你这一次只是在城池里呆着,知道么?”

    李玮愣了一下:“我正准备说呢,我想着她听了会很开心的,你不知道这几天她为我担心成什么样子了。”

    陈元嘴巴一咧:“你傻呀你?我问你,她为你担心的感觉好不好?”

    李玮回答的非常干脆:“好”

    “那就成了,什么都不要说,知道么?回来要是有战功你就说战功,要是没有战功她问你战场上的事情你就说不要让她担心不告诉她就是。”

    陈元说完之后顺口问了一句:“这一次你的监军是谁呀?好相处么?不行我给你安排一个熟识的人去。”

    李玮脸色一阵异样:“这个,人是很熟,不过你能给我换一个最好,是梁怀吉呀。”

    陈元听的呆了,接着骂道:“这是哪个王八蛋安排的?”

    “我们抓阄抓的,几十个监军,几十个将军,还偏偏我和他抓在一起了。”

    陈元无语了,这没办法了,既然任富用这个抓阄的办法,说明他是在安排不好监军了,大家听天由命,抓谁是谁,自己真的不方便去说什么。既然你们哥俩抓在一起,说明梁怀吉和李玮有缘分。

    陈元不再说这个话题,转头看看一直坐在边上仔细观察他们嘴型的徐积:“徐积,关于大宋和番邦的关系你说的非常好,今天万岁也说了,他会挑合适的机会来促进藩属国和我们大宋之间的交流,但是辽国就不行了。”

    徐积马上用那种有些异样的声音说道:“我明白,辽国现在和我们正处在敌对之间,双方都会限制对方活动的,这个时候由朝廷出面,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陈元说道:“我打算在辽国成立一个货行,名义上为了双方的民间交易,为了帮助辽国人商人和宋朝商人之间牵线搭桥,实际上是宣扬我们大宋的文化观念,改变辽国人对我们态度。怎么样,你去做好不好?”

    徐积摇头:“伯父,我不太明白。”

    陈元知道自己说的可能太笼统了,颜色**他本来也不清楚到底是怎么玩的,反正慢慢探索就是了。就算在辽国做的不成功也没有关系,可以为日后其他的问题积累一些经验。

    “这么说吧,设立一个货行,专门收购那些辽国商人的货物,在收货物的同时呢,你可以对他们的产品提出技术上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你要建设专门的学堂,教出一些有技术的辽国手艺人来。当然这只是幌子,他们会不会手艺是其次,主要的是,他们通过学习之后,能向往大宋的生活。”

    徐积这才点头:“我明白了,我愿意去,只是生意上的事情我不太懂,还请伯父派人过去帮忙才是。”

    第617章万国来朝

    陈元一摆手:“这个你放心,生意上我会让人去做,你这一次去建立货行,就用你的名义,不要挂上大宋商业协会。你不知道,我的名声在辽国臭的很。”

    上一次陈元办货行卷走了辽国十几万,这间接的损失是更多,辽国商人对此记忆犹新,甚至现在大宋商业协会和辽国做买卖之后,有些当初被骗的人还带话过来,希望陈元能把那钱还给他们。

    可是到嘴里的那有吐出来的道理?除了耶律缕伶的那一份陈元规规矩矩的算了份子给她,其他的到现在还没有往外吐的。如果新开一个货行还是以陈元的名义,或者说和陈元有着什么瓜葛的话,那生意必然惨淡。生意还是其次,主要的是,自己说什么他们都不会信的。

    陈元他们吃饭的时候,几个老婆一个接一个轮流往里面来,一会倒倒茶水,一会问要不要热一下饭菜,这些都只是一个借口,她们是来看徐积的。这一点陈元清楚,想来徐积也应该知道。

    秦香莲的人品好,所以陈春妹的终生大事所有人都表现的非常热心。其实若是在别的人家里,女人一般不会出来管这些事情。

    在大宋其他男人的家里,女人都是一件附属品,一切都听那男人的,但是陈元希望自己的每一个老婆都能做她们自己,而不是他陈元一件附属品。最少在家里面是这样,他给了自己几个老婆在家事上面充分的自主权和发言权。

    赵懿不用说了,菱花的客栈现在在大宋开了许多分号;呼延瑞珠两年海盗当的腰包鼓鼓的,已经开始跑正经的远洋生意了;耶律缕伶由于投钱给陈元投的最早,当陈元和她算份子的时候,尽管占了她许多便宜,可现在依然每个月要给耶律缕伶一笔庞大的数目。

    她们每一个人都能离开陈元独自生活,都有自己的地位,不属于任何人。

    只有秦香莲一个人闲着没事,秦香莲实在做不好买卖,因为她人太实在了,陈元曾经想过让她去经营一个米铺,结果她只要看人家买米的人可怜,马上就不卖了,直接送。

    没到半年的时候米铺亏损严重,只能关门了。驸马爷家大业大是不错,但是米铺不是义庄,不能那么来的。

    也正是因为秦香莲憨厚,所以人际关系相处的很好。从赵懿等人脸色上可以看出,她们对这个徐积也是比较满意的。至于她们出去之后和陈春妹说些什么,陈元就不管那么多了。

    陈元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用文化去侵略对方,这一点在二十一世纪老美经常用的,为什么被自己忘的这么干净?归根结底一个原因,陈元他不是一个文化人。

    徐积现在说出来了,陈元觉得可行,最少没有什么坏处。那就执行吧,为了让徐积的方案更完备一些,陈元让柳永为徐积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理论上的,还有实际上造势。

    “柳永,你这几天帮徐积看看一些辽国的资料,还有关于现在范大人说的荫子的事情,皇上让徐积在这几天写一个方案出来,这种事情他还年轻,没有什么经验,你帮帮他就是。”

    柳永现在等于是大宋的新闻主编,他的手里有许多被压下来的稿件,这些稿件并不是写的不好,有的是因为言辞太激烈,有的则是如当初王安石一样,看的太透了。

    柳永冲陈元下了保证:“驸马爷放心,有我在什么都没有问题。”

    陈元忽然想到了什么:“对了,你打算什么时候把终身大事给办了?你都四十多岁的人了。”

    柳永被这个突如其来的话题问的一愣:“这个,我还没有想过。”

    陈元用手指点点他:“我可提醒你一句,陈师师现在已经不在山庄做事了,她手里有些银子,人家可以回家去过富足的生活,但是她在汴京租个小宅子,等谁呢咱们心里都清楚。”

    柳永面色很是尴尬,说真的,他也觉得自己亏欠陈师师许多。当初自己穷困潦倒的时候是陈师师接济自己度日,这一点柳永没有忘记过。

    可是关键的问题是,当初接济柳永的不止陈师师一个,现在依然在等柳永的也不是陈师师一个。柳永是个多情的种子,这些女子他都喜欢,正室只能有一个,选择陈师师就对不起那姓谢的和姓王。让陈师师来做小,柳永又觉得自己太不地道了。

    他至今没有娶妻的原因就在这个地方,不是他没有合适的对象,是合适的对象太多了,他不知道该娶谁,当真让他很是苦恼。

    所以他一直耗着,希望能耗到有几个女子耗不下去了另谋他路,那自己就好办多了。

    陈元没有多说什么:“你自己看着办吧,如果你想娶她进门,我可以帮你去说媒,如果你想让她离开汴京,那你自己去就是了。”

    柳永被陈元说的低下头来,闭上自己的嘴巴,闷头喝酒。

    李玮的酒也喝的差不多了,脸上那道刀疤显得红红的,灯光下有些让人害怕,他放下酒杯:“不能再喝了,再喝我就回不去了。”

    陈元也没有攀他喝酒:“随你,不喝就算了。这一次多加小心,其他的话不说了,少出城,安全第一。”

    李玮点头:“我知道,说真的世美,其实我一直不太明白,咱两都是驸马,为什么皇上对你这么好?却好像有些不待见我呢?”

    陈元一听这话就知道他已经喝高了,脑子不太灵光,一时把真话给说出来了。当下笑道:“莫要胡说,皇上什么时候不待见你了?”

    李玮眼睛睁的很大:“我说真的这些年还好些,以前,我给他请安,他从来不拿正眼看我。”

    陈元心中暗道,那是你以前做驸马做的太窝囊,你自己把自己做窝囊了,就不要怪别人不待见你。不过这话他没有说出口,毕竟李玮已经改了,没有必要去揭他以前的短处。

    陈元也没多想,呵呵笑道:“我告诉你,有的时候老丈人也是要哄骗的,多说两句好话没什么关系。”

    李玮把脑袋凑了过来:“是兄弟,你教教我。”

    陈元点头,正待面授机宜的时候,忽然发现徐积的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嘴巴,心下顿时一惊,糟糕忘记自己未来的女婿也在这里了,这其中的奥妙万不能让他知道,万一日后他用这个办法如自己糊弄仁宗那样糊弄自己,岂不是冤枉?

    当下一拍李玮肩膀:“跟你说着玩呢,谁敢哄骗皇上呀?哈哈。”

    笑声虽然好像很开心,可是陈元知道酒不能再喝了,因为自己也高了。

    徐积在柳永的帮助下,没有几天就把那资料搜集的非常齐全,他把方案交给仁宗之后,仁宗马上拿到大殿上来讨论,为那些大臣的官员们的孩子举行特殊的科考。

    考试的制度徐积也说的非常详细,举行一次正式的科举考试之后,就要为那些官员的子弟举行一次考试。

    相比科考来说,他们的考试要容易许多。全国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都可以参加这样的考试,考的好的马上外放做官,或者留在京师,考的一般的给一个闲职,当冗官去吧,日后有机会就让你来补,没有机会你就一直在那里冗着。

    大宋现在的冗官不好当了,朝廷整天有人要裁撤冗官,这让他们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

    那些考的实在太差的,冗官都没的当,下次再考。

    按照比例来说,就是十个人中间,一个留在京城,两个外放,四个候补,三个回家。

    这个方案很快被那些大臣们接受了。它不光是折中了范仲淹那一刀砍下去的做法,还把整个反对这项政策的队伍分化成为两级。那些官职小的官员,比如五品以下的,他们对这项制度是举手赞成。

    因为如果按照以前的规矩来办,那他们的孩子注定要成为冗官那一行列的人,留在京师和外放做官的都是那些朝廷大员和边疆大吏的孩子。

    但是现在所有的孩子在一起考试,以成绩的好坏来决定自己的位置,这让他们看到了更好的机会。

    反对派的阵营被瓦解之后,那攻守同盟马上破裂,仁宗非常顺利的颁布了法令,大宋实行了一百多年的荫子的制度,虽然没有完全被废除,却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了。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宋朝产生冗官的最大的一个途径被卡住了。

    货币的改革在全国推广的也是相当顺利,又是一年春节快到了,汴京比之去年还要热闹了许多。

    由于道路越来越好走,马车越来越多,不光是有些外地人来看望自己在汴京的亲戚,还有些人跑很远的路程过来,带着一些各方的杂货,希望能趁着这个热闹的节日赚上一笔。

    从这方面看来,从铜钱本位向银本位的转变,并没有很严重的影响大宋百姓的生活。

    因该说今年的百姓是很有福气的,因为今年他们的大宋不光有花灯可以看,还有一项从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盛世景象,正好被他们赶上了。

    宋朝虽然自称天朝,藩属国也有很多,可是这些藩属国以前看上的不过是宋朝的财富而已,低一下头,就能要到钱来,这样的买卖谁都愿意做。所以从某个程度上来说,宋朝的天朝,是用钱买来的。

    这种情况从赵匡胤的时代一直持续到仁宗时代。如果陈元不来的话,还可能会继续持续下去。但是今年不同了,随着南洋贸易的开展,宋朝已经和南洋,阿拉伯,甚至非洲一带的许多的国家进行贸易。

    本来这些国家还把宋朝人仅仅当做一个交易伙伴来看待,但是张匡正这次远洋真的起到很好效果。

    宋军的那庞大的船队就是最好的宣传工作,张匡正这一次沿途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邀请,而这些国家看到宋军的威仪之后,不管是出于敬畏也好,还是出于敬仰也罢了,几十个国家的使者同时选择了宋朝人最在意的春节这个季节来到大宋,带上他们国家的礼品,求见宋朝皇帝。

    第618章细兰国的请求

    大宋开国一百年了,真的从来没有几十个国家一起来朝拜的事情发生,特别是这中间还有许多国家的使者是漂洋过海不远千里而来的。光是南洋,就来了以三佛齐,爪哇两个大势力为主的近三十个国家。

    这当真让仁宗觉得很有面子,那样文官们也是一脸欣喜。就连汴京的那些普通居民都觉得腰杆子直了许多。这么多肤色不一样的人一起出现在汴京的街头,也算是一道异样的风景在显示大宋的富强了。

    为了把声势造的更大一些,仁宗决定,在赏灯之夜对这些番邦使者来个集体的接见,也让这些使者看看大宋最繁华的一面,以便彰显国威。

    这几天的时间范仲淹和夏竦一直在忙着这件事情,包拯也在紧张的布置着保卫工作,对于大臣们来说,这个事情上他们和仁宗是高度的统一,面子,一定要挣到面子才可以

    “世美,算过没有,这一次有多少国家前来?”仁宗问陈元这话的时候,那笑容无法抹灭,作为一个皇上,作为一个想成为千古一帝的皇上,仁宗现在的感觉非常好。

    他正和陈元走在后宫的回廊上面,陈元就跟在他身后半步的位置,听了之后说道:“回万岁,一共五十八个番邦,从泉州传来消息,还有一些番邦因为路远,无法在春节前赶到了。”

    这个数字已经有很多人和仁宗说过很多遍,仁宗自己也在私下经常把那些翻过的国书拿过来数一数,念一念上面的名字。可以说他现在闭上也能说出那些番邦的名字,但是他总是喜欢别人再和他说一遍。

    每说一遍,他的脸上都又挂起一丝笑容来。

    陈元知道仁宗此刻非常激动,想来灯会那天五十多个番邦,加上大宋的那些藩属国,一起端着他们的贡品走过宋朝大街的时候,仁宗一定更有满足感。

    不过陈元并不满足,现在来的一些人还都是亚洲范围内的,大宋的脚步应该继续往前。更何况就算是亚洲,也还有一个可以挑战大宋的庞大的巨人还没有被打倒。

    “万岁,现在张匡正只跑了半年的时间,臣相信,等到明年的时候,一定会有更多的国家漂洋过海前来的。”

    仁宗的眼神放出一丝光芒,憧憬了一下:“朕没有想到,远洋居然有这样的效果,先给那张匡正记上一功,等他回来,朕会好好的褒奖他一番。世美,夏相国说,这一次我们对番邦的赏赐也不能显得小气了,朕打算按照他们供奉的物品价格,多倍返还,你以为如何?”

    陈元当然不会反对,大宋对这些藩属国很大度,这没有什么不对,只要没有大方到清朝的那个地步,只要财力允许可以这样大度就行。

    还有,仁宗对外大度,但是他自己确是一个很节俭的皇帝。

    他一生都没有吃过满汉全席,只有犒赏大臣或者军队的时候仁宗才奢侈一点,平日里他和妃子吃饭一般不超过四个菜,而且两荤两素。留大臣吃饭的时候也是看人数而定。

    和清朝的皇帝即使国力已经不行了还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的修建什么避暑山庄颐和园相比,仁宗从自己身上省点钱放在国家的脸面上,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陈元说道:“万岁英明,这样能彰显我大宋的气度。只是臣以为,除此之外,还当向他们在展示我大宋的军力和国力。”

    仁宗呵呵一笑:“看样子你是接受那个徐积的观念了,一面展示力量,一面怀柔,这办法确实不错,好吧,明天朕让宋广文彦博带他们去军营看看。”

    大宋的禁军有许多都已经开往边疆了,不过汴京的驻军始终保持在五万人的规模。这个规模在宋朝的战争中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那些小国来说,震慑的作用应该是能起到的。

    其实这些人已经被张匡正那个庞大的船队震慑了,若非如此,他们不会来的。

    “还有一件事情我拿不定主意,有个叫做细兰的王国,这一次是他们的公主来的。”

    陈元一听是公主亲自来的,马上来了精神:“公主?”

    仁宗点头:“朕一开始也觉得奇怪,后来才知道,他们这个国家在三佛齐的北面,距离朱罗国比较近。最近三佛齐和朱罗国时有摩擦发生,那细兰总共时有两万人口,夹在两个大国之间他们觉得自己的安全无法保障,请求做我们宋朝的藩属国。”

    陈元的地理学的不是太好,他知道三佛齐就是现在的印尼,而朱罗国就是阿三了,至于这细兰在哪里,陈元的脑海中没有什么影响,回去问问呼延瑞珠,她应该知道才是。

    仁宗接着说道:“本来答应他们也没有什么,可是在这几年,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即做了三佛齐的藩属,又年年向朱罗国朝贡,欧阳修说,这样小国反复无常,不过是看到我们宋军的船队之后认为跟在我们后面能保证他们的安全,想狐假虎威而已。”

    他说道这里停了一下:“但是,那公主说的倒是很可怜,朕觉得,左右逢源是小国的生存之道,不可用反复无常来做定论。”

    陈元觉得仁宗说道那个细兰公主的时候,语气中仿佛有些异样的暧昧,当下轻声说道:“万岁所言甚是。其实事情很简单,现在三佛齐和朱罗国的使者都已经到了汴京,万岁可以叫他们三方都来,当面调解一下。也不用正式下文,毕竟朱罗国第一次来大宋,给不给我们面子还是两说。”

    仁宗点头:“嗯,朕也是这么想的,三佛齐对我大宋一向尊重,他们那里还为先皇修建了神庙,我们的话他们会听的,就是这朱罗国,朕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态度。”

    三佛齐和大宋是友好的国家,其国家中的许多大臣都是为了躲避战乱而过去的汉人,也是南洋现在势力最大的国家。

    他们虽然路途遥远,中间还隔着一个大洋,但是来宋朝朝贡的次数比之占城,交趾这些宋朝的藩属国还要多。

    直到后来宋朝被元朝灭了,三佛齐断绝了元朝的一切交往。说起这事情还有一个笑话。忽必烈当时对于三佛齐不买他的帐很是恼怒,当即联系了三佛齐的死对头,也就是现在印尼国家的前身,爪哇,一起来对付三佛齐。

    两万大军坐着上千艘大船浩浩汤汤的来了,三佛齐被忽必烈的部队打的很惨,惨倒几乎爪哇人认为自己可以独享胜利的果实之后,爪哇人从背后向元朝的部队发起攻击,两万大军,一个没回来。

    再后来,明太祖朱元璋赶走了蒙古人,三佛齐马上恢复和明朝的邦交。可是那个时候三佛齐已经衰弱,洪武三十年被爪哇给灭了。

    历史上都吧爪哇当做是印尼的前身,而不是三佛齐,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事情,因为爪哇灭了三佛齐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大肆屠杀居住在那里的汉人。

    这算是历史上印尼第一次排华。

    不过那个时候印尼人很不幸,因为他们碰到了朱元璋这位连自己兄弟都能杀的狠角色。

    当时汉人都被赶到三佛齐北方的一些小岛上面,眼看面临着灭顶之灾,这个时候他们的祖国并没有忘记他们,朱元璋一声令下,十余年间大明几万士兵渡过那片大海赶去为自己的同胞助拳,即便是他的儿子和孙子争夺帝位的时候,依然没有中断对那里汉人的支援,再次打败爪哇人之后,三佛齐就成为了明朝的藩属国。

    话题扯远了,总之三佛齐和宋朝的关系,就像是现在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关系一样,一脉相连,血浓于水。

    这一次就算是没有细兰这档子事情,仁宗也打算看看能不能调解朱罗国和三佛齐的争端。

    唯一的麻烦就是大宋是个君子之邦,这一点周围的国家都是公认的,虽然陈元屠杀东瀛人给这个称号抹上了一点不光彩的形象,但是前一段时间宋朝帮助大理摆脱危机,现在又正在和吐蕃回鹘谈判,已经把东瀛事件的影响降至最低点了。

    那朱罗国第一次来大宋,还是来朝贺的,作为一个君子,在这个时候总是要客气一些才行,不能用那种下发最后通牒的语气。

    仁宗看看陈元,本来他想让陈元去接触一下的,但是想想现在陈元正在处理吐蕃和回鹘的事情,这事情在仁宗心中地位比细兰要重要多了,毕竟细兰太小,太远,他根本不知道在哪里。

    “朕觉得,还司马光去接触一下吧,世美你就全心做好吐蕃和回鹘的事情就可以了,他们现在答应我们的条件了么?”

    陈元一阵苦笑:“万岁,若是我们现在逼迫让他们用银子来买盐,买茶,他们马上就会答应的。可是您又说不能太过分,这样他们挺的住的。他们不是大理,不断了他们的盐和茶砖,很难让他们屈服。”

    仁宗的眉头皱了一下:“我不是让你去欺负人,我是让你去和他们商谈,不要总想着用一些威胁人的手段来。你让他们派兵去贺兰山,人家也不是不答应,只是多要一些军费而已,你们慢慢谈着就是,反正辽国的事情还有时间。”

    陈元低头:“是,微臣遵旨。”

    第619章火枪队

    陈元对于回鹘和吐蕃提出了让他们出兵帮助宋朝对付辽国的条件,回鹘和吐蕃也想着在辽国的战斗中能分上一杯羹,他们早先已经和仁宗说过,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们愿意出兵相助。

    可是在出兵的形式上面,吐蕃和回鹘却和大宋产生了分歧。

    按照他们的意思,也使现在通用的一个观念,他们的军队打下来的地方都应该是他们的,就算交给大宋,大宋也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来补偿他们。

    陈元当然不想付出这个代价了,辽国是已经下锅的青蛙,煮熟是用多少火候的问题,如果让吐蕃和回鹘人介入,大宋要付出的可能比他预计的要多。

    陈元的意思是让吐蕃,回鹘,大理,交趾,占城,这些大宋的藩属国全部出兵,让辽国人知道,这次来打他们不光是大宋,而是“联合**”,让辽国人知道周围所有的国家都来打他们了。

    他没有打算让这些人真的介入战争,拉个架子让来吓唬耶律洪基这个自己曾经的小兄弟就行了。

    这些藩属国的部队到来之后宋军会管他们吃住,还包回程车票,剩下的就没有了。

    这在陈元看来很公平,我帮你解决银子的危机,你派些人过来帮我架势。人也不要太多,能把战旗扛着就行了。大理,交趾,占城这些藩属国答应的非常痛快。

    大理出兵五百,交趾出兵出兵一千,占城也出兵一千。这些藩属国距离大宋很远,他们对于辽国的战争没有兴趣,出兵也就是像陈元说的那样,捧个人场而已。

    这就够了,陈元只需要他们捧个人场。但是吐蕃和回鹘明显不想只捧一个人场,他们想介入战争,直接从战争中得到好处。当陈元拒绝了他们之后,吐蕃人提出出兵也可以,但是要宋朝按照人数来雇佣他们的士兵,一个人多少钱,宋朝给多少钱,他们就出多少人。

    回鹘人比吐蕃强一些,他们说不给钱也行,一样会派人来帮场子的,就和大理一样吧,也派五百人过来。

    五百人对于大理来说够了,但是回鹘那么大的国家如果也使只派五百人来,跟没来一样。

    意见不统一,谈判。

    谈判并不麻烦,麻烦的是仁宗不让陈元使用那些能逼迫对方屈服的手段。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一点都没错,仁宗变了很多,有自信了,有主张了,可是他还是那样的君子,不愿意落下口实。

    仁宗接着看看陈元,忽然声音放的很低:“世美,那个细兰国的公主毕竟是个女子,让她于那些使者一起住在馆驿里面多有不便,你去安排一下,给她寻一个好的住处就是。”

    听仁宗这样说,陈元知道皇上八成是看那细兰国公主顺眼了。让她继续住在馆驿不是公主不方便,是仁宗不方便。以他的身份如果出入驿站,那些其他国家的使者肯定会都过来参拜的,就算不来,这传出去也对大宋皇帝的声誉不好。

    陈元向仁宗投去一个会意的眼神:“万岁放心,微臣会安排妥当的。”

    仁宗点头:“好,你去办吧。”

    老丈人要泡妞,让陈元去安排合适的地点,这是大事,万万不能耽误的。

    陈元出了皇宫之后就先去找宅子,不用太好,毕竟这个公主住不了多少时间。把仁宗伺候开心了她很快就能进宫当嫔妃,如果她嫌弃仁宗年纪大了一些的话,也是要回细兰的。

    房子找好,在去驿站找那细兰国的公主。

    这一次来到馆驿的时候,馆驿那些官员脸上的表情都不一样了。大宋开国这么多年,他们这个地方从来没有像这一阵子这般热闹过。

    前些日子说那裁撤冗官的问题的时候,还有大臣提出馆驿的官员是应该第一个被裁撤的,偌大的一个空客栈里面养着十几个的闲人,成天除了送送信件之外就没事了,不裁撤他们裁撤谁?这曾经一度让他们对自己的饭碗能不能保住有些紧张。

    可是现在不用发愁了,几十个国家的使者,一共三百多人,从大的方面来说他们要考虑对方的风俗,习惯。小的方面来说这几百人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靠这十几个人操持着,哪个衙门比自己忙?

    那馆驿的驿丞抱着一抱草料,看见陈元之后马上把草料放下:“驸马爷您来了?要找哪国的使者?下官这就去给你安排。”

    陈元看看他那有些臃肿的身体,那官服上面还有一些草料碎末。

    “怎么,喂马的事情也要亲自去做么?”

    那驿丞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水:“这不是忙不过来么,前几天还好一些,吐蕃和回鹘那些人没来,其他的那些坐船而来的人没有马匹要照料,而且他们看我们一身官服,也不好意思使唤我们,这吐蕃人一来了就不一样了。皇上说了,这些都是我们大爷,都要伺候好了才行,这人要伺候,马也要伺候,当真累的慌。”

    陈元看着他那诉苦的样子,说道:“要不,给你换个清闲一点的差事?”

    那驿丞大为惊慌:“别呀,这忙点好,忙点,说明我们不是冗官。驸马爷您找哪位您跟我说,这再忙也要把您给事情给先忙了不是么。”

    陈元笑了,驿丞的态度已经说明,大宋的官员现在已经不是以冗为荣了,最少在这些基层官员的心中“冗”意味着他们的饭碗可能会丢掉。等到这种氛围在全国都弥漫开来,冗官将会成为官员中一种被其他的人看不起的官吏。

    “那细兰国的使者在什么地方?”陈元的眼睛四下看着。

    当陈元看到那个细兰国公主的时候,终于明白仁宗为什么会一眼就相中这个女人了。她没有宋朝女子那样白皙的肌肤,那淡淡的古铜色却透露异样的性感。

    圆润的臂膀有半截漏在外面,那腰身也完全袒露,肚脐眼上面居然还挂了一个铁环,显示着她那腰身的柔美。那身材,四个字,魔鬼身材。整张脸庞充满了异域风情,鼻子上也挂着一个小铁环,当真性感诱人。

    从民族的装饰来看,这个细兰应该就是日后斯里兰卡的前身。陈元进门之后很客气的行礼,那公主也还了一礼。她们的礼节很特殊,女人行礼的时候腰身几乎下蹲一半,这让陈元无意间从她那领口中看到两团跳动的丰满,心中不由赞叹一声,自己的老丈人当真好眼光。

    而且陈元更清楚,以后苏晓悠不用再担心自己后宫寂寞无对手了。这样一个具有异域风情的女子如果被仁宗接入宫中,绝对是苏晓悠争宠的强敌。

    她们一样的年轻,而且比起苏晓悠来说,她可能缺少一些手段,可是她身份上的优势却是苏晓悠永远无法比拟的。细兰国再小,人家也是公主。

    事情的开头非常顺利,这公主答应搬到陈元为她专门准备的地方去居住。至于以后仁宗能不能上手,那就看这个公主的态度,还有仁宗的泡妞手段如何了。

    陈元只能帮仁宗制造泡妞的机会,亲自操刀是绝对不行的。

    第二天,文彦博收到仁宗的命令,带着所有的使臣来参观大宋的军营。

    军营中的士兵也收到了指令,早早的把该准备的事情准备好,那些新式的武器都被搬了出来,为远方的来宾一遍又一遍的展示。

    曾公亮现在已经搬到了东瀛的那个小岛上面,比起在汴京的时候,他们的手脚施展的更是顺利了。一些在汴京不敢做的实验,在哪里可以放心的去做。不用害怕出了事故之后殃及附近的居民,也不用害怕会被其他人窥见机密。

    他们的研究和宋朝的战争密切相关,每一次士兵战斗过后,都会把战争时期的武器使用情况作一个汇总,然后让曾公亮改进。在这次东瀛的战斗结束之后,宋军的喷火筒,还有步枪已经基本成型。

    特别是步枪,那一次丁度无意间打出一个铁块之后,曾公亮他们马上研究出了那种用钢管来做枪管,后堂点火发射的类似于火绳枪的枪支。

    可是在战场上的反应却不是很好,几十把投入战场做实验的火绳枪经过士兵使用之后,普遍都说,这东西虽然射程稍微远了一些,威力也大了一些,但是无论设计的速度还是准头,都无法和弩箭相比。遇到潮湿之后整个就是一个废品,根本没有弩箭好用。

    还有,有的时候战局紧张了,你根本无法知道枪膛里面的铁砂是不是射击出去了。听的一声响,一股硝烟从枪屁股后面冒出来,其实铁砂根本没打出去,然后你上第二个铁砂的时候,一样打不出去。

    总之,这枪的毛病很多,士兵们宁愿使用自己原来的弓弩。

    陈元也知道,在科技没有到达那一步的时候,火枪不可能取代弩箭,不过他还是很固执的组成了一支火枪队,一共五百士兵。

    对于这支队伍的建立基本上没人看好,他们第一次显示自己的威力就是在这些远方的客人面前。

    五百士兵排成五排,长官一声令下,一燃火绳,不过片刻的功夫就是一阵并不整齐的巨响。那些士兵眼前几十步远的土墙上面出现了一个个铁砂镶嵌的痕迹。

    不管打仗行不行吧,最少硝烟弥漫,感官的效果非常好,还带响的,听着也热闹。

    这就是陈元第一火枪队的第一次战绩,那些胆小的使臣被吓了一跳,然后伸出大拇指夸赞了一句:“厉害”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