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章 东吴
    除了金陵之外,最关注淮军动向的莫过于刘裕和孙权。

    刘裕和朱元璋的想法有些相似,都想着和江东孙氏联手,先对付兵力强大的淮军,然后他们这些江南诸侯再各凭本领分出高下。

    只不过,刘裕刚刚结束了和明军的大战,损失惨重,有心无力,暂时无法出兵。

    要知道在刘裕降临之前,刘义隆当政时的刘宋兵马,已经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若不是及时请了刘牢之前来,再加上淮军粮草物资的支撑,刘宋早就支撑不住了。

    等到刘裕降临之后。

    刘宋军队的战斗力陡然上升,但前期的损失太大,并且军中中高层次的将校实力不行,和明军对阵屡屡处于下风。

    如果说明军折损了将近十万兵马,需要恢复一些元气,那刘宋折损的兵马数量,是明军的两三倍。

    并且治下混乱,山贼水贼频频祸乱,若非刘裕的强力和刘穆之的疏导,刘宋早就崩溃了,眼下他们最要紧的便是梳理内政和重整大军。

    金陵多少还能对外出兵,刘宋却已经到了极限。

    只能说。

    淮军渡江南下的时机选择不错,让明军、刘宋两大诸侯都没有余力插手,在短时间内只需要对付东吴孙氏即可。

    常州地界,高桥。

    旌旗迎风招展,营垒森然,一队队的士卒沿着营垒巡视。

    营内还有人马嘶鸣声,像是骑兵在进行训练,营垒的南侧有向南流向的小河,不少士卒在河边打水。

    此时大营的营门开启,时不时的出现一个纵马奔驰的信使,不断的朝着大帐方向奔去。

    让军营内的众多士卒,看到不免心中有些嘀咕。

    大帐内部。

    孙坚一边轻抚着家传的神兵古淀刀,一边听着信使不断汇报淮军的情况。

    在大帐的两侧,分别站着程普、黄盖、祖茂、韩当四位大将,还有孙氏子弟中能力出众的孙静、孙贲。

    以及被孙坚当做主簿和军师来用的朱治。

    孙氏的文武将校不少,孙坚这个当家人想要调动顾雍、太史慈这类的九阶强者,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孙坚常年征战沙场,早已习惯和一直追随在身边的四大家将以及朱治相互配合。

    太史慈和孙策惺惺相惜,甘宁是孙权提拔的将校……

    和朱元璋父子的其乐融融相比,东吴内部有着不少尴尬,如孙坚更看重孙策,对于历史上建立东吴的孙权有些不满。

    毕竟孙权有些过分了,明明是自己继承了父兄的基业,称帝之后却给自家大哥封了一个长沙恒王的封号,对自家侄子也多有防备。

    和他相比,西晋的司马昭、司马炎虽然名声不好,但对司马师十分的尊重,即便是篡位称帝,也给司马师追封了皇帝封号。

    古时对追封和谥号十分看重,认为这是对一个人的盖棺定论。

    一个好名声,能让子孙后代都受到福泽,如刘备,动辄称自己为中山靖王之后。别人不管心里面怎么想,表面上就不能把他当成平民,至少也会以礼相待。

    东汉以及魏晋时期,一个名声好的祖宗,能让后代得到其他世族的认可,被当成统治阶级的一员,而不是随生随灭的蚁民。

    只不过……孙权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法统源自父亲孙坚,刻意忽略了孙策。浑然不顾孙策临终时把江东托付给他的厚恩。

    如果说这里是源世界,孙策已经死了,孙权只要不杀了自己的侄子,不管怎么做,麾下的文武都不会为了一个死人而和自家君主对抗。

    即便是周瑜,也只能沉默以对。

    但这里是神州世界,无论是孙策还是其他人,都能通过史书看到自己原定的结局。

    在看到自己死后,儿子受到孙权的排挤压制,尽管孙策能明白孙权的心思,内心深处也有些不好受。

    此时他们父子三人各有各的班底,若是没有孙坚为核心,东吴孙氏内部肯定会有所分裂。

    孙坚不想搞那么复杂,也不想去思考如何解决孙策和孙权的隔阂。

    所以他领兵出征的时候,两个儿子的班底他一个没带。

    现在江南诸侯争霸,孙氏还不知道能不能和刘裕、朱元璋对抗呢,什么争权夺利,兄弟隔阂,在强大的压力下都不重要。

    如果孙氏能在江南彻底站稳脚跟,有割据一方的实力,他们父子三人会慢慢的解决内部问题。

    如果在争霸的半路上就败了。

    那内部问题就没有解决了的必要了,人都死了,一了百了。

    这一点,他们父子三人都明白,所以都在为孙氏的未来而努力,最后形成孙权坐镇后方,孙坚和孙策领兵扩张的格局。

    “王景小儿,渡江南下选了我们当对手……百万大军,听起来压力如山啊!”

    等到信使禀报军情后。

    孙坚威严的脸上也显出了沉重,叹了口气。

    营帐内的几个家将也都神色凝重。

    虽说历史上曹操和刘备先后号称八十三万和七十二万大军征讨东吴,都被东吴以少胜多击败。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有两场和东吴有关。

    两场大战,分别把周瑜和陆逊送进了武庙。

    但曹操和刘备的数十万大军只是号称而已,真正出动的战兵,不过二十余万和五万精兵而已。

    而孙坚他们收到的消息。

    是淮军真真切切的动用了百万战兵……淮军出兵,从来不虚夸兵马数量,向来是出动多少战兵,就是多少兵力。八壹中文網

    真正的百万战兵。

    光是想想就感觉到一座庞大无比的山峦从天灵覆盖,让人生出逃无可逃,避无可避的绝望。

    孙坚乃是东汉末年的名将。

    征讨黄巾、凉州攻打西羌,攻打董卓……可谓是身经百战,无论是面对什么敌人,都意定如铁,烈如猛虎。

    历史上建立南齐的萧道成,被他领兵打的节节败退。

    但现在。

    面对淮军的碾压,他心里是真的没底,更是生出了一丝迷惘,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眼前这场危机。

    “主公,眼下淮军还未渡江,我军还是先退往无锡,先把分出去的兵马汇聚起来再说!”

    朱治见状,心中叹了口气,说道。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